【新車試駕】BMW 520i M Sport

時代的眼淚?!

記者:Dean 2024-01-25

全新第八代BMW 5系列於2023年底正式上市,首批導入車型為i5純電動車版本,科技與未來感打破大家對於5系列的既有印象,但還是比較好奇新世代5系列內燃機動力的調校感受。率先導入台灣的內燃機動力版本520i,搭載一具四缸2.0升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48V高校複合動力系統,輸出雖沒很強悍,不過排氣聲浪卻很悅耳,這才是我認知中的BMW。

4
▲率先導入台灣的內燃機動力版本520i,搭載一具四缸2.0升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48V高校複合動力系統。

新世代的BMW 5系列有著很大蛻變,首先就是外觀造型做了大變動,只保留了部分經典元素,其餘都換上新世代樣貌。車身尺寸來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格,車長來到五米,軸距也接近三米,幾乎與短軸的7系列不相上下。520i與i5在外型上差異不大,面積超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有主動式格柵,需要的時候才會打開幫助引擎散熱,這點跟i5電車一模一樣。試駕車選配了飾光水箱護罩,夜間會有一圈光環,在i5上是標準配備。

520i與i5在外型上差異不大,面積超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有主動式格柵,需要的時候才會打開幫助引擎散熱。
▲520i與i5在外型上差異不大,面積超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有主動式格柵,需要的時候才會打開幫助引擎散熱。
排氣管被隱藏在後保桿內,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電車的裝扮。
▲排氣管被隱藏在後保桿內,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電車的裝扮。
如果拿掉車身上有關520i的銘牌,想分辨內燃機引擎還純電5系列就有點難度。
▲如果拿掉車身上有關520i的銘牌,想分辨內燃機引擎還純電5系列就有點難度。
車側框窗為黑色高光澤處理,選配價為零元。
▲車側框窗為黑色高光澤處理,選配價為零元。
來到車尾,520i的排氣管被隱藏在後保桿內,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電車的裝扮,如果拿掉車身上有關520i的銘牌,想分辨內燃機引擎還純電5系列就有點難度。鋁圈部分,520i配置的19吋規格,並沒有前後胎寬搭配,都是採用245/45R19規格。另外,車身外觀標準配備M Sport跑格套件,前葉子板上有M款標誌,前後保桿、側裙搭配著高光澤烤漆空力套件,車側的框窗為黑色高光澤處理,選配價為零元。
進到車內,整體的布局與造型,電車和油車沒有不同,只有配備上的差異。
▲進到車內,整體的布局與造型,電車和油車沒有不同,只有配備上的差異。
傳統的換檔撥片,長按左邊撥片一樣會進入Boost模式,引擎與變速箱有著最大出力。
▲傳統的換檔撥片,長按左邊撥片一樣會進入Boost模式,引擎與變速箱有著最大出力。
中央鞍座介面相當精緻,控制旋鈕和排檔撥桿都使用透明水晶材質。
▲中央鞍座介面相當精緻,控制旋鈕和排檔撥桿都使用透明水晶材質。
標準配備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
▲標準配備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
行車模式有多種模式可以選擇,除了動力輸出會不同之外,車內氛圍也會改變。
▲行車模式有多種模式可以選擇,除了動力輸出會不同之外,車內氛圍也會改變。
進到車內,整體的布局與造型,電車和油車沒有不同,只有配備上的差異。中控台最醒目就是12.3吋和14.9吋雙螢幕組成曲面螢幕,再結合環抱車室的BMW座艙環繞光幕,呈現出強烈科技感。影音介面採用BMW Operating System 8.5,導入了BMW首度採用的QuickSelect快捷選單與全新的Zero-layer概念,讓駕駛能以最直覺的圖像式邏輯進行操作。在i5上面,方向盤後方撥片只有一邊Boost加速功能,520i則是傳統的換檔撥片,長按左邊撥片一樣會進入Boost模式,引擎與變速箱有著最大出力。
12.3吋數位儀表板可切換不同樣貌,支援AR擴增時竟導航功能。
▲12.3吋數位儀表板可切換不同樣貌,支援AR擴增時竟導航功能。
雙前座透氣皮質電動座椅,包覆性與支撐性相當夠用。
▲雙前座透氣皮質電動座椅,包覆性與支撐性相當夠用。
軸距達到2,995mm卻沒有想像中的寬敞,依舊是5系列在定位常態輸出。
▲軸距達到2,995mm卻沒有想像中的寬敞,依舊是5系列在定位常態輸出。
來到後座空間,軸距達到2,995mm卻沒有想像中的寬敞,依舊是5系列在定位常態輸出。座椅泡棉扎實,用上透氣皮質包覆;膝部與頭部空間不算寬裕,身材高大的乘坐者,隱約還是有點壓迫感。520i後座沒有恆溫空調,只有可以調節風量的出風口,下方則是兩個Type C的充電孔。行李廂空間比i5多了30公升來到520公升,椅背支援40:20:40分離傾倒功能,可換取更大的置物容積。
後座沒有恆溫空調,只有可以調節風量的出風口,下方則是兩個Type C的充電孔。
▲後座沒有恆溫空調,只有可以調節風量的出風口,下方則是兩個Type C的充電孔。
行李廂空間比i5多了30公升來到520公升,椅背支援40:20:40分離傾倒功能。
▲行李廂空間比i5多了30公升來到520公升,椅背支援40:20:40分離傾倒功能。
主被動安全方面,全面搭載最高規格的新世代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除了深受消費者喜愛與讚賞的360度環景輔助攝影、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及Active Protection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全面升級的自動倒車輔助系統與輕壓方向燈撥桿便能和緩俐落地為駕駛主動變換車道的變換車道輔助更是全面列為標準配備。
輕壓方向燈撥桿便能和緩俐落地為駕駛主動變換車道的變換車道輔助更是全面列為標準配備。
▲輕壓方向燈撥桿便能和緩俐落地為駕駛主動變換車道的變換車道輔助更是全面列為標準配備。


動力方面搭載一具原廠代號B48的直列四缸2.0升渦輪增壓引擎以及48V輕油電混合系統,引擎最大輸出為190匹和31.6公斤米最大扭力,48V高效複合動力可輸出11匹馬力,結合後輪驅動與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靜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時約8.1秒。與前一代520i相比,雖然馬力微幅調漲,但礙於車重增加約100公斤,所以加速表現從原本的7.9秒退步到8.1秒。

與前一代520i相比,雖然馬力微幅調漲,但礙於車重增加約100公斤,所以加速表現從原本的7.9秒退步到8.1秒。
▲與前一代520i相比,雖然馬力微幅調漲,但礙於車重增加約100公斤,所以加速表現從原本的7.9秒退步到8.1秒。
底盤結構採用前鋁合金雙A臂、後鋁合金多連桿,動態反應清晰直接。試駕車避震器選用舒適性懸吊,呈現較為柔軟的回饋表現,消費者也可以「無痛」選配運動化懸吊,駕駛樂趣和動態表現能大大提升。舒適懸吊設定的520i在試駕中相當柔和,柔軟中又帶有支撐性;車身重量比起i5輕了約300公斤,很明顯的反饋在動態反應中。用比較激烈的風格在山路上試駕,520i並沒有辦法給予太強硬的回饋感,煞車與過彎時的重心轉移也很明顯,不過一切都很線性,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嚇感,這點與車重較重的i5風格很不一樣。
520i並沒有辦法給予太強硬的回饋感,煞車與過彎時的重心轉移也很明顯,不過一切都很線性。
▲520i並沒有辦法給予太強硬的回饋感,煞車與過彎時的重心轉移也很明顯,不過一切都很線性。
內燃機引擎在出彎的加速力道遠遠不及電動馬達,原廠已刻意減緩渦輪未開啟前的遲滯感,不過依舊還是需要等待轉速攀升才會有加速力道,這就是內燃機引擎所帶來的駕馭樂趣,如何掌握檔位及轉速考驗著駕駛者的技術。你說520i的駕馭樂趣會比i5來的高嗎?其實也沒有,但能夠聽到引擎進氣、燃燒、爆炸、排氣的不斷循環,開車的過程中便得到某種踏實感,這也就是傳統玩家還是喜歡引擎的最大享受。
傳統玩家喜歡車輛的機械感、那種引擎聲浪的天籟以及透過進彎前引擎煞車的回饋感,這些都是電車所不及處。
▲傳統玩家喜歡車輛的機械感、那種引擎聲浪的天籟以及透過進彎前引擎煞車的回饋感,這些都是電車所不及處。
電動車大舉進攻車市,內燃機引擎的銷售被打壓,讓很多車廠的重心都轉往電車發展。傳統玩家喜歡車輛的機械感、那種引擎聲浪的天籟以及透過進彎前引擎煞車的回饋感,這些都是電車所不及處,但時代演變、科技進步,交通工具從內燃機轉換成新能源是必然的,傳統消費者勢必要接受這樣的改變。記得電影機械公敵中,汽車已不再是樂趣玩具,只是作為成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如果有一天真的到來,那燃油車必成為稀世珍寶,就如同電影中所發生情節,只能回味。


BMW 520i M Sport

引擎型式

直列四缸+48V高效複合動力

排氣量(cc

1,998

最大馬力(hp/rpm

190/4,400

最大扭力(kgm/rpm

31.6/1,500

48V馬達最大馬力(hp)

11

驅動方式

後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

運動化八速手自排

懸吊系統

:A

:多連桿

長x寬x高(mm

5,060x1,900x1,515

軸距(mm

2,995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車重(kg

1,725

油箱容量(L

60

輪胎尺寸

245/45R19

售價(新台幣/萬元)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