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試駕】Mazda CX-90 33T AWD Premium

以越級規格挑戰高階

記者:Alegna 2024-05-20

這次我們試駕的CX-90是Mazda生產過最大、最貴的車款,是一款車長超過5公尺的全尺碼正七人座SUV。CX-90雖然造型與架構仍是屬於傳統SUV的產品,不過憑藉日系同級唯一的後驅平台,霸氣跑格的外觀搭配細膩上乘的座艙布局,漂亮的帳面數據就算對比300萬元起跳的歐系大型LSUV,似乎也是頗有競爭力。

4
▲CX-90雖然造型與架構仍是屬於傳統SUV的產品,卻身懷越級規格意圖挑戰高階產品。

作為Mazda首次挑戰200~300萬等級的SUV,CX-90從裡到外都看得到不同以往的變革。由於這個價格帶的客群,普遍對於產品會有較為深層的要求,並不會單憑帳面數據或配備多寡來評斷,一般平價日系品牌較少輕易涉足這個級距。


▲Mazda無意將CX-90包裝成貴氣形象,而是以不同的手法將高階產品專屬的特色融入其中,這讓CX-90看起來在平價品牌之中格外顯得出眾。

▲CX-90採用市場少見的大排量引擎,能否讓買家克服重稅障礙的心理因素也會成為一項挑戰。
在背後沒有高階豪華子品牌支撐的前提下,CX-90必須直接面對的是歐系一線豪華品牌,這不只是要有足以匹配的配備和機能,在駕駛本質也要有足夠的說服力,挑戰難度可說相當高。 這是一款車長5100mm的大型運動休旅車,軸距長度達到3120mm,寬闊的車頭和短前懸設計,讓它在外觀很容易就能展現出更為霸氣厚實的視覺感。
這款車就像Mazda其他車款一樣,沒有特異獨行身形輪廓,造型上看起來也許有些保守,不過卻有著精緻的細節和精準的比例,和眾多大型SUV比起來,顯得格外優雅而諧調,用白話來說,就是很耐看。

▲輪拱刻意外張,車側鈑件讓周遭美景勾勒出S型光影線條,靜止間也能呈現動態美感。
細看CX-90的車身,Mazda在水箱罩、前後下氣壩、窗框和側裙應用大量的鍍鉻飾條,透過車側鈑件的光影變化,呈現出準豪華SUV特有的精緻,同時,為了傳遞強悍跑格意象,輪拱設計刻意外張,加深車體外擴的形象。

▲CX-90有著耐看的外表,大量鍍鉻飾件為它打造精緻的質感。

▲車側和CX-60一樣嵌入「INLINE 6」銘板突顯直六引擎的身份,同時側裙上的鍍鉻飾條也有品牌字樣。
車側和CX-60一樣嵌入「INLINE 6」銘板突顯直六引擎的身份,同時側裙上的鍍鉻飾條也有品牌字樣。前後燈組的光條及定位燈採用前後呼應的設計,搭配亮黑飾面的作法,除了強化豪華印象,也為它提高了街頭上辨識度。

▲車內沒有浮誇的超大螢幕,甚至保留了實體按鍵確保操作的直覺性。
車內設計同樣飄逸出熟悉的馬味,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沒有觸控功能的12.3吋中央資訊顯示幕,透過中央旋鈕控制所有功能,習慣後反而比觸控更好用。

▲12.3吋中央資訊顯示幕支援手機有線連結功能,不過沒有觸控功能。
12.3吋數位儀錶採用仿類比三環表盤的樣式,啟用駕駛輔助功能後就會變為全螢幕,運動模式下則切換為紅色主題。中控台保留實體空調面板,鞍座上也有傳統控制鍵,使用起來完全不用擔心難以上手、不夠直覺的問題。

▲數位儀錶不提供中文顯示,文字及圖示的安排則是沒有問題。

▲電動天窗採用的是兩段式設計,不是真正的全景天窗。
多樣化材質的應用也是座艙設計另一個特色,搭配不同樣式的壓花飾板、霧銀飾板、Nappa皮質、縫線和椅背的透氣孔和飾條,讓以黑色為主的內裝基調也能呈現豐富的層次感。

▲座椅配置寬大且支撐性良好,調整機能彈性又大,舒適程度沒有話說。
座椅配置寬大且支撐性良好,舒適程度沒有話說,方向盤保有品牌偏重的特點,同時配置電動調整裝置和換檔撥片,多功能按鍵位置安排和手感也沒有問題。

▲雙開式中央扶手內部空間足夠,並設置兩組Type-C充電孔。
CX-90同樣提供了駕駛人個人化設定的功能,透過螢幕左上方的監測裝置,除了有駕駛注意力警示功能,還能夠直接識別駕駛面部進行辨識記憶;在駕駛坐定後,會依照輸入的身高等資訊,將方向盤和座椅自動調整成最適當的位置,當然也可依照個人偏好自行調整。

▲鞍座部位設置排檔桿和實體按鍵,以及操作中控螢幕的旋鈕。
至於駕駛前方則配置了大型抬頭顯示器,可顯示原廠及手機上的導航App路名及轉向指示,以及其他安全相關的警示訊息;這套HUD同樣提供了道路速限提醒,不過由於是直接取自於原廠導航圖資而非GPS,經常會出現與現狀不符的現象,只能當作參考。

▲第二排腿部空間相當寬敞,與CX-9比起來更為充裕。
正七人座的空間自然應該寬敞無比,CX-90無論乘坐或行李空間都明顯比CX-60大許多,即使和CX-9比起來,CX-90每一排的肩部和腿部空間也更充裕。不只前兩排座椅角度和位置都可調整,後兩排椅背翻折後,可將載物容積擴充到2025公升,並且形成略為上傾的平整置物空間,如果直接拿來車宿,就算170cm的成人躺在上面也綽綽有餘。

▲後兩排椅背翻折後,行李空間最大可擴充至2025公升。
另外,車室每一排都有專屬的空調出風口和Type-C充電口,前排另設有無線充電平台,使用機能相當不錯。

▲尺碼加大帶來的好處就是,能讓後廂乘載空間進一步擴增。

▲第三排高度和腿部空間可供成人使用,唯獨大腿無法提供足夠支撐,所以仍然比較適合兒童乘坐。
唯一可惜的是,第三排雖然可容納成人,但受到備胎、傳動軸或48V電池佔用的緣故,地板深度不足,大腿並無法平貼在椅面而獲得支撐,所以仍然比較適合兒童乘坐。

▲3.3T直列六汽缸e-Skyactiv G引擎,輸出動能具備345ps/51kgm。
CX-90全車系配置的是原廠高輸出版本的3.3T直列六汽缸e-Skyactiv G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輸出動能具備345ps/51kgm,具備12.2km/L的 一級油耗。這個數字其實已經算是同級最高了,因為在300萬內的SUV,CX-90是唯一馬力超過300ps的車,當然,它的排氣量也是最大的。

▲3.3T縱置直列六缸+48V輕油電設計,Mazda首次嘗試在大型休旅車上應用這樣的組合。
然而,它實際開起來卻沒有讓我們感覺是開一輛三百多匹馬力的車!不管是原廠刻意把它的動力調校得非常溫和,或者是認為這樣龐大的SUV並不適合表現出過於活潑的動態,CX-90無論在起步或加速,都給人一種沈重感,導致動態表現尋常無奇。

▲CX-90無論在起步或加速,都給人一種沈重感,導致動態表現尋常無奇。
AWD的傳動設計,在快速轉向及重心轉移時,表現出來的操控特性算是中規中矩,換句話說,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具後驅平台給人帶來什麼驚喜。總而言之,這款車的駕馭特性與靈活二字沒有太大關係,如果在樂趣方面有太多期待的可能要失望了,畢竟大型休旅車還是得顧及後座的感受。

▲CX-90的優點不在於動態表現如何激情,而能提供家庭用車買家所需的各項需求。

▲業者認為CX-90的價位對於這個級距的客群來說不是問題,重點是產品本身能否觸動人心。
我們認為CX-90的優點在於它的油門控制很線性,輸出流暢綿密,高速過彎時的側傾在合理範圍,即使很少駕駛大型休旅車的人應該也很容易上手,相信這些對於家庭用車而言可能會比提供激情的駕馭更為重要。

▲CX-90試駕時發現煞車明顯過軟,煞停減速必須預留更多的車距。
硬要說有什麼缺點,可能必須點名煞車效率無法匹配的問題;個人認為試駕車給人的感覺明顯過軟,煞停減速必須預留更多的車距,不過考量到新車尚在磨合,這點意見暫時保留。

▲轉向手感依然偏重,不過轉向半徑不到六公尺,在同級之中算是前段班。
另外一提的是,CX-90的座椅坐起來超舒服,除了8AT換檔時會傳來隱約的呼嘯聲,車室隔音效果非常好,Bose音響效果也不錯,當車輛跨越減速條時,也沒有傳出太多震動或異音,注重駕駛質感的人應該會滿意。

▲CX-90的四輪傳動在動力調配比例上,並沒有考量越野駕駛的情境。
在產品定位上,Mazda並沒有直接把CX-90設定為高階或是豪華的產品,不過後驅底盤和七座設定,註定了它的身價必定超過其他的CX休旅家族。

▲CX-90更大的尺碼讓它在車室空間佔盡優勢,與自家CX-9相比就能看出這一點。
明明不是LSUV,價格卻是三級跳,逼使業者不僅必須把市場對手設定為Skoda Kodiaq、VW Tiguan Allspace、Lexus RX這些採用前驅底盤的車款,還直接點名同樣採用後驅平台的BMW X5、Audi Q7,甚至連350萬以上等級的Porsche Cayenne、BMW X7和M-Nenz GLS都拉進來比較,野心之大可見一斑。

▲站在消費者觀點來看,Mazda CX-90就像透過不同的用車觀點,為理想的大型休旅車重新詮釋。
站在消費者觀點來看,Mazda CX-90就像透過不同的用車觀點,重新詮釋了一款理想的大型休旅車。這款車提供了七人共享的科技和便利,還有體面的氣派外觀和豪華內裝,以及媲美高階品牌的駕駛質感,適合推薦給鍾愛獨特品味的家庭買家。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

汽油L6 Turbo+48V MHEV

排氣量(cc)

3283

壓縮比

12:1

最大馬力(ps/rpm)

345/6000

最大扭力(kgm/rpm)

51/2000-4500

驅動方式

AWD

變速箱型式

8AT

懸吊系統

前雙A臂/後多連桿

長x寬x高(mm)

5100x1994x1745

軸距(mm)

3120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迴轉半徑(m)

5.9

車重(kg)

2226

油箱容量(L)

74

行李箱容積(L)

2025max

輪胎尺寸

275/45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