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撞擊測試&NCAP測試分不清?

這次就撞給你看!

記者:文、圖/HAUYABUSA 版面構成/lulu 2017-05-20

前一陣子在台中東海夜市發生的BMW七系列與TOYOTA Altis衝撞的事件除了雙方的是非對錯之外,也讓汽車碰撞安全性的話題開始炒熱。許多人透過網路等管道紛紛發表意見,希望能夠公布每一部上市新車的安全測試結果,連執政黨立委也跳出來要求強制公開國產新車撞擊測試結果。不過由於一般民眾、網友對於台灣車輛安全管理的制度與相關權責單位並不熟悉,在一些批評與訴求上不免出現一些失真與誤解之處,所以這次我們就來為大家做一些觀念誤解的澄清,並介紹一下ARTC的車輛撞擊測試工作流程,讓大家一窺這個平常都「關起門來做的事」背後的一些過程。

ARTC與VSCC的身份與權責

4

我們就從在台灣的車輛管理之下,關於法規上的安全檢測與審驗究竟是由誰來執行的說起。當一款車要在台灣製造上市或進口上市時,必須通過各項安全法規(目前為79條),由於這些法規所屬的領域眾多,並不是單一一家檢測機構可以全部包辦完成檢驗,所以政府是承認國內22家、國外30家共52家檢測機構讓車廠/商自由選擇去進行各個項目的法規檢測項目。

測試前會進行許多測量準備動作,包括台車所需撞擊的R點(人體模型區幹與大腿的交界中心)。
▲測試前會進行許多測量準備動作,包括台車所需撞擊的R點(人體模型區幹與大腿的交界中心)。
測試人偶各部位塗上不同色彩,便於了解撞擊過程中各部位的接觸狀況。
▲測試人偶各部位塗上不同色彩,便於了解撞擊過程中各部位的接觸狀況。
全名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ARTC就是這52家檢測機構的其中之一,大家最近很關心的汽車撞擊測試工作他們也是國內唯一有能力執行的檢測機構。因為名字常出現在汽車相關媒體上,所以不少人聽過也知道一些他們所在做的檢測工作。但是卻也因為有些人對其了解不多而有些誤解,認為ARTC既然是負責撞擊測試工作,手中握有各款新車的撞擊測試成績卻不公布出來,那豈不是黑箱作業?甚至有可能包庇(送測車)測試結果不佳的廠商?


4
▲車身各部位貼上貼紙方便確認位置也是準備工作之一。

在這裡就有幾點要跟大家解釋一下,首先,ARTC是半官方色彩的機構,並非審驗車輛是否可以掛牌上路的政府單位。當車廠/商將送測車輛送至ARTC後,ARTC的工作就是按照法規規範進行測試(在這裡我們就焦點集中在撞擊測試好了),並將測試後的結果數據交給廠商以及自己留存一份備查(VSCC、法院等),因為這個測試是廠商花錢請ARTC做的,所以等於是車廠/商的財產,ARTC本身自然無權公布,就好像病人花錢去醫院看病,醫院無權公布病人病歷資料一樣。

側方碰撞測試是台車以50km/h撞擊測試車駕駛側的側面(駕駛座放側撞人偶)。
▲側方碰撞測試是台車以50km/h撞擊測試車駕駛側的側面(駕駛座放側撞人偶)。
重點來了,那麼到底誰才是負責把關審核車輛在安全上合格,可以領牌上路的政府單位呢?它叫做「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英文簡稱VSCC。車廠/商在拿到包含撞擊測試等各類法規測試都通過的資料後,才能向VSCC提出申請,經過VSCC審驗通過之後該車款才能領牌(嚴格來說,這只是完成「安全」部分審驗,其他還有污染、噪音、耗能部分的審驗需通過)。所以真正握有全國所有上市新車撞擊測試資料的單位就是VSCC,如果大家真的強烈要求,政府也願意公布的話,那麼負責公布資料的單位應該是VSCC而非ARTC。


你要看政府公布的法規撞擊測試? 還是NCAP機制下的測試評鑑?

4
▲台車前方用於撞擊的蜂巢鋁車頭是全球統一規格。

另一個大家容易混淆誤解的部分,就是對於「法規撞擊測試」與國外「NCAP撞擊測試」之間的差異。全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都會要求車廠/商的車輛必須符合該國的碰撞要求後才能上市銷售,這是政府對於車輛安全做的基本把關,所得出的結果也只有通過與不通過之分。如果硬要將法規撞擊測試的所得到的結果拿來看的話,以這次在ARTC所看到的實際資料來說,複雜的公式計算所得出的數據對消費者來說很難看懂,只能粗略地說能通過法規測試的話,表示在一般安全駕駛車速之下遇到突發撞擊事故之下,車內乘員所受傷害會在美國安全工程師協會所提出的AIS傷害分級中在第二級(單純性骨折)以內。

前方碰撞測試是測試車以56km/h撞擊涵蓋車寬40%的駕駛側前方治具,雙前座各放一人偶。
▲前方碰撞測試是測試車以56km/h撞擊涵蓋車寬40%的駕駛側前方治具,雙前座各放一人偶。
再者前面提過法規測試是政府對上路車輛安全性的「基本」把關,所以測試項目也沒有太多/太嚴苛,對於消費者想要藉由測試結果來品評比較哪一個產品安全性比較好其實意義不大。就好像你要開一家餐廳,政府只負責你餐廳的衛生、安全、廚師資格等基本要求,來發給你餐廳營利登記證一樣。
治具後方的牆經過強化,重達80噸,確保不會吸收掉撞擊能量。
▲治具後方的牆經過強化,重達80噸,確保不會吸收掉撞擊能量。
而國外在做星等評價的所謂「NCAP」,是「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縮寫,是針對已經上市的車輛進行不同於法規制度的測試評比。內容通常比法規嚴苛,因為所評鑑的車輛已在市面銷售,本來就通過法規測試,自然要以跟多項、嚴苛的項目來評鑑才有意義,這種評價也等於是產品評價的概念,與法規測試是政府基於維護人民基本生命安全的立意也是不同。


4
▲撞擊過後車門不藉工具即可開啟、安全帶可開都是法規要求之一。

歐美這些車輛發展先進的國家從1979年開始,陸續由民間發起或政府支持,成立第三方組織/專責機構來執行NCAP,將複雜的撞擊測試結果數據轉換成星等的評鑑,讓民眾要買車時能有更多參考資訊,同時也可促使車廠不斷努力提高自家產品的安全性。所以與其要求政府公布法規測試的新車撞擊測試結果,真正值得推動的其實應該是台灣NCAP機構的成立與制度的建立。


4
▲各種不同年齡層及女性人偶,每個要價三十到三、四百萬元之間。

推動國內NCAP機構這件事政府是樂觀其成,不過要實際籌組的話「錢」會是個相當關鍵的問題。有別於法規測試是車廠要賣車就得在上市前先送去測。NCAP制度是由NCAP出錢去挑選購買市面上的新車來進行測試,加上測試費用不低(以ARTC側面撞擊測試的費用來說撞一次就要50~80萬左右),買車加測試的費用就相當可觀。要尋求讓非政府、非車廠的第三方組織來推動成立並運作老實說並不容易,但是這才是一般大眾應該積極努力的地方。國外NCAP制度的評鑑結果才能真正讓你了解更多車輛設計、配備差異不同所造成的安全優劣比較,立委諸公與一般民眾們,請爭取也要往對的方向去爭取啊!

人偶的頭部、胸部與骨盆都有許多感測器,紀錄撞擊時所受到的力量。
▲人偶的頭部、胸部與骨盆都有許多感測器,紀錄撞擊時所受到的力量。
測試前人偶都需經過許多的校正測試程序,才能確保測試時紀錄數據的正確性。
▲測試前人偶都需經過許多的校正測試程序,才能確保測試時紀錄數據的正確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