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Lamborghini展出概念休旅車 Urus

記者:Max 2012-04-23

這麼多年來Lamborghini幾乎已經跟超級跑車劃上等號,無論是動力或是操控性能沒有人會質疑這台義大利蠻牛的牛勁。不過超跑做久了,車迷也在等看Lamborghini還有什麼新把戲?在今年的北京車展當中Lamborghini就展示了一款名為Urus的概念休旅車!

5

很多人對Lamborghini做休旅車感到很訝異,但事實上這次Urus 的推出並非是Lamborghini 首次涉足SUV 市場。在過去Lamborghini 曾經曾推出過名為LM002的越野車款。1985 年發表的LM002,搭載了可以爆發出450 匹馬力的V12 引擎,最高時速可超過210km/h。LM002 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92 年,總共售出了300 多台。

官方解釋這款名為Urus的概念休旅車Urus 這款概念車的名稱也來自於代表Lamborghini 品牌的公牛形象。Urus 中文翻譯為「野牛」,也可稱作Aurochs(歐洲野牛),是牛的祖先之一。Lamborghini認為這樣充滿野性動能的名稱相當符合Lamborghini的企業形象。


5

Urus 車身基本規格為4990╳1990╳1660mm(長╳寬╳高),預估馬力為600匹。雖然是概念車款但官方已經確認將在Urus身上使用大量的輕量化材料,輕量化設計、降低車體重心和可靈活變化的底盤高度,是實現 Lamborghini Urus超低油耗和絕佳操控性能的必要條件。Urus結合可變化的底盤高度和可調整的前擾流翼,突顯它在趨近角和通過性上的優勢。位於後擋風玻璃邊緣的導流板,可將氣流沿著玻璃導向可調整的擾流板。Lamborghini Urus 採用自動調整的後擾流板,實現空氣力學平衡,以適應各種常見的路面狀況。

Urus前半部設計,具有非常鮮明的Lamborghini 車款的家族特徵。線條犀利的3D 立體設計、清晰的箭頭形狀、左右兩邊寬大的進氣口、車頭燈上的Y字型形狀設計、再加上從引擎蓋至車頂再延伸到車尾、根據空氣力學原理優化的車身線條和各部細節處理,讓Lamborghini 獨具特色的設計語言,完整體現於Urus。


5

然而,所有設計細節在Urus 概念車上將重新演繹。舉例來說,Urus 採用平行七邊形設計的LED 車頭燈,每個大燈都由兩排、每排由3 個高性能的LED 而組成。LED 導光板讓車頭燈在白天行駛時,也可呈現出明顯的Y 字型;LED 霧燈則配備在大型進氣口的下方。放置於車頭燈和霧燈之間的是可調整的前擾流板。車身側面最顯著的特徵是Urus 個性十足的車窗,向車尾延伸逐步銳減寬度。加上動力感十足的車頂線條和肌肉感十足的後輪拱,營造出緊湊且充滿力量的運動造型。

位於前輪拱後方的個性化凹陷設計,則是為了讓Urus 看起來更輕盈。Urus 全新的24 英吋輪圈採用了酷炫的雙輪輻設計,由帶消光效果的鋁合金製成。5 塊碳纖維製成的翼片狀嵌入物,有助於提升剎車的散熱效果。Urus 採用顏色非常鮮艷、具有輕微珠光效果的紅色車漆,與採用碳纖維聚合物的其他車身部位,形成了鮮明對比。絕大部分的前擾流板、整根側樑、和強大的車尾擾流器,都是由碳纖維製成。Urus 打破傳統,外部沒有後照鏡,取而代之的是根據空氣力學原理優化的小型偵測監視器,用於觀察車輛後方的交通狀況。監測到的訊息,將透過位於前排駕駛座左右兩側的兩個TFT 螢幕顯示。


5

Lamborghini 擁有領先全球的碳纖維應用技術,此一優勢在Urus 概念車上得以完全展現。整個中控台採用由Forged CompositeⓇ製成的碳纖維骨架結構,加上開放式設計,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中控台區域貫穿整個車內空間,部分區域由皮革包裹的軟墊覆蓋。四個桶型座椅也都是由Forged CompositeⓇ製成的,表面由多個獨立的座墊覆蓋,乘坐之後的感覺會比其他SUV 的座椅更平穩。

Lamborghini Urus 概念車還引入了極為簡易的操作理念。方向盤後方只有控制雙離合變速器的換檔撥片,其他包括顯示螢幕、燈光控制、雨刷器的功能全都整合至多功能的方向盤或中控台上。駕駛可透過能夠自定界面的TFT 螢幕獲得各項訊息。另外,包括導航、娛樂和氣候控制等功能,都是透過中控台上的觸控式螢幕操作。Urus 也貼心的為後座乘客提供一個專屬的觸控式螢幕。


Lamborghini 設定了Urus 的動力標準:輸出功率達600 匹馬力。此外,Urus 量產時將採用搭配牽引力控制系統的恆時四輪傳動系統。Lamborghini 表示Urus 的現身,意味著Lamborghini 即將進入家用車款的市場,並透過吸引更多家庭用戶,和已開過其他品牌SUV 且目前也是Lamborghini 的車主,進一步拓展品牌的基本客群。Lamborghini Urus 的目標市場為美國、大中華區、英國、德國、俄羅斯和中東各國,未來年產量預估將達3,000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