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試駕】M-BENZ CLA 220 CDI & CLA 250

記者:文/Miao Wu 版面構成/lulu 2013-07-12

M-BENZ品牌年輕化的決定雖然起步沒有它的對手快,但從CLA這款車看來,還是有希望可以讓它搶到很多年輕人關愛的眼神。新發表的CLA外型就像是縮小版的CLS,同樣擁有四門Coupe的轎跑車造型,車身輪廓如出一轍,而且只需一半不到的價錢就能買得到。實際上,披著CLS外衣的CLA,骨子裡藏的是一部A-Class,所以即使它的內裝與科技對於熟悉賓士的車迷來說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不過開起來就和它的外表給人的感覺一樣:活力十足。

新生代轎跑外觀

4

車廠喜歡自創新級距看來已經成為常態,就如這款CLA以Premium Compact Sedan的身份問世後,車壇還真的一時找不到直接對手,市場上比較接近的同級車,也許是A5 Sportback,當然也許很多潛在買家也會順便把1系列或3系列納入考慮。無論如何,自從這家車廠把Concept Style Coupe的設計元素大量應用在新車之後,確實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注意。

3
與A-Class、B-Class同為MFA前驅底盤的CLA,具備轎跑車的運動態勢。
▲與A-Class、B-Class同為MFA前驅底盤的CLA,具備轎跑車的運動態勢。
不同的年紀會對於美感有不同的解讀,有時當一位汽車雜誌編輯以「獨特」、「前衛」、「視覺衝擊」等來形容一部車的外型時,他等於正在告訴你:「這部車的尊榮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包括我在內。」坦白說,CLS並不是一部帥車,當然這句話是相當主觀的意見,甚至我會認為「老氣」這個兩字是最適合它的形容詞,不過長得和它很像的CLA卻沒給人這樣的印象,Why?
獨特的流線化設計,也替CLA創造出驚人的低風阻係數。
▲獨特的流線化設計,也替CLA創造出驚人的低風阻係數。
把CLS和CLA擺在一起,光看車頭一時真的會有種facelift的錯覺,兩輛車相似的頭燈造型,就連單柵水箱護罩也故意弄成一樣,氣壩和兩側進氣孔造型也許不同,不過看過E-Class的例子後,難保接下來CLS也會把這裡給“家族化”。
鑽石型水箱護罩是車系標配,成為動感與質感的車頭亮點。
▲鑽石型水箱護罩是車系標配,成為動感與質感的車頭亮點。
比起CLS,CLA的鑽石型水箱護罩更是加分不少,特別是某些套件附贈的“鑽石成色”更耀眼,採用亮面網格,就像把亮片裝上禮服一樣引人注目。給年輕人開的車永遠不怕高調,也許再過不久,路上看到那些鑽石被換成LED也不要太驚訝。
無窗框設計傳承自CLS,象徵這是一款運動風格強烈的車。
▲無窗框設計傳承自CLS,象徵這是一款運動風格強烈的車。
AMG跑車化套件提供五幅雙肋的18吋專屬輪圈,以及附商標的煞車卡鉗。
▲AMG跑車化套件提供五幅雙肋的18吋專屬輪圈,以及附商標的煞車卡鉗。
從血緣上來看,CLA是A-Class的衍生車款,所以CLA車身前半段和A-Class如出一轍,合情合理,不過我們也看過太多漂亮的掀背車一旦加上尾廂後,整個美感遭到破壞殆盡的例子,特別是它想要模仿的對象是CLS,而兩款車的客戶年齡層相差將近一個世代,不免讓人擔憂。
源自於CLS的車身輪廓,但CLA卻沒有顯露老態,其中小鴨尾設計居功厥偉。
▲源自於CLS的車身輪廓,但CLA卻沒有顯露老態,其中小鴨尾設計居功厥偉。
幸運的是,CLA在車尾的部位讓它看起來有很大的不同,雖然CLA和CLS的車頂線條同樣都在後方急速下沉,不過CLS的後擋玻璃和行李廂蓋幾乎連成一氣,CLA因為多了小鴨尾的造型,避開了下垂老態的問題。
大面積尾燈是後方的視覺焦點,有如箭頭的火炬式導引光條則宣示它的速度感。
▲大面積尾燈是後方的視覺焦點,有如箭頭的火炬式導引光條則宣示它的速度感。
尾燈組的設計上,CLA加入了漂亮時髦的導引光條,這些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一部是老爸的車,那一部會是兒子的車。依照慣例,原廠也為CLA提供不同的外觀套件,不過看過CLA 220 CDI標配的Urban都會套件,以及CLA 250標配的AMG跑車化套件後,似乎CLA比A-Class真的更適合搭配這些運動化包裝。舉例來說,在CLA 250上面,跑車化套件的後保桿兩側多出來的垂直開口,能讓車尾的視覺感呈現更霸氣寬廣的氣勢,轉移整個車尾的視覺焦點,而這樣的作用在A250身上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摩登化座艙配置

4

CLA的車室的設計風格與架構和A-Class相同,或者應該說,和最近推出的賓士車都差不多,內裝用料的質感與精緻度雖然不算頂尖,也沒有太多的皮質裝飾,不過組裝程度則很紮實。部份細節還是可以看出產品定位層級帶來的影響,譬如置物格底部的減噪鋪方案採用橡膠而不是質感更好的植絨,Artico人造皮質的使用比例,以及塑料是否特別包覆等,雖然說設計感走的是年輕人愛的摩登路線而不是奢華風,不過作為200萬等級的豪華房車,這方面會是未來可以留意的改進方向。

俯視整個中控台,十字形的鍍鉻出風口還是視覺焦點,搭配的是具有換檔撥片功能的三幅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台上方安裝類i-Pad的5.8吋懸浮式螢幕,功能也與一般賓士車型大同小異,標配的入門音響主機不支援中文選單,只有六支揚聲器,導航系統也必須額外加價選配,而且沒有觸控功能。包括藍牙通訊與音訊、USB/CD/AUX-In/電台等,都是透過鞍座上的COMAND操作鈕切換,當然車主也可以升級成450瓦功率的harman/kardon頂級音響系統,搭配12支揚聲器、多聲道DSP擴大機與杜比數位5.1系統,只是要價不斐。

跑車式座椅同樣也被列入標準配備,其中前座的一體式座椅設計更是吸引人。
▲跑車式座椅同樣也被列入標準配備,其中前座的一體式座椅設計更是吸引人。
一體式跑車化座椅也是許多人關注重點,高椅背與三區縱列式設計為其特色,四向腰靠設計並附三組記憶功能,除了一般的對比車縫線,CLA 250的AMG跑車化套件會將縫線換成紅色。後座雖然有三頭枕,不過建議還是最多兩位成人乘坐比較剛好,由於車型尺碼偏小,乘坐空間的表現並不理想,特別是頭部受到壓迫的情形會比較嚴重,基本上以這類個人自駕車型來說,這方面不用太期待。
行李空間縱深不足,因此置放大型物品時就必須犧牲後座了。
▲行李空間縱深不足,因此置放大型物品時就必須犧牲後座了。


運動化操控身手

4
▲搭配運動化懸吊的CLA擁有不錯的操控身手,可惜舒適性也因此扣分。

先前試駕A-Class時,對於它運動性不足的懸吊設定不算滿意,不過幸虧原廠只是沿用前麥花臣、後四連桿的基本結構,針對CLA的底盤調校還是下足了功夫,總算讓我們有面目一新的感覺。台灣賓士為CLA全車系搭配跑車化懸吊以及可變轉向齒比的直效操控系統,因此除了車身前後分別降低15mm及10mm,彈簧與阻尼也使用更堅韌且具運動化的設定。

全系列增壓引擎的動力都相當有水準,CLA 250在6.7秒就能完成0-100kph加速。
▲全系列增壓引擎的動力都相當有水準,CLA 250在6.7秒就能完成0-100kph加速。
這樣的結果讓CLA行駛在路面品質不錯的市區道路,也能明顯感覺硬朗的懸吊反應帶來的輕微彈跳,路感變得很清晰,當然也必須格外小心坑洞。很難說出這樣的特性對於一般的買家來說是不是好事,因為它降低了賓士房車一貫的精緻路感,卻換到紮實的過彎性格,為了開創新市場,賓士果真下了一記猛藥。
電動天窗為CLA標準配備之一,不過僅有遮陽簾。
▲電動天窗為CLA標準配備之一,不過僅有遮陽簾。
目前業者引進的車型只有兩款,也就是柴油CLA 220 CDI與汽油CLA 250。CLA 220 CDI搭載的引擎就是170hp最大馬力的2.2升四缸柴油引擎,35.7kgm的峰值扭力當然是它的賣點之一,不過23.8km/L的歐規平均油耗表現更令人佩服。CLA 250則是搭載2.0升渦輪增壓汽油直噴引擎,最大馬力211hp,最大扭力同樣為35.7kgm,原廠公佈的歐規平均油耗是16.4km/L。兩款車都具備ECO Start/Stop引擎怠速節能啟閉功能,並且搭配七速7G-DCT雙離合器變速系統。
自動停車輔助除了原本的路邊停車,首次導入倒車入庫功能。
▲自動停車輔助除了原本的路邊停車,首次導入倒車入庫功能。
CLA的車頭指向性精準,在蜿蜒山路中,CLA 220 CDI適時發揮大扭力的優勢,只不過畢竟柴油引擎油門反應不如CLA 250得快,所以彎中得更小心控制出力,否則仍難逃轉向不足結果。然而,過彎極限讓人感到很滿意,如果要給分,絕對高於先前駕駛的A250。和A-Class相比,我們認為CLA的動態表現會比較均衡,原廠的固特異Eagle F1 Asymmetric 2失壓續跑胎除了滾動噪音較高,其餘表現都相當稱職,這讓CLA在彎中可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只是CLA 220 CDI在髮夾彎很容易招致ESP電子穩定操控系統的介入,雖然整個過程中從減速到抑制動力的輸出都不留痕跡,駕駛不太容易立刻發現,不過稍嫌保守的設定讓有些彎還是會有無法一氣呵成之恨。


4

本車系也提供ECONOMY(節能)、SPORT(跑車)、MANUAL(手動)三種駕馭模式,其中跑車模式當然能夠獲得更直接的動力輸出,不過和節能模式之間並不像其他豪華品牌一樣差異那麼大;我們發現即使是以節能模式奔馳山路,也不會讓人感覺溫吞不耐,而使用跑車模式進入市區後,緊跟著前車走時,同樣不需要擔心油門控制的問題,可以說是相當好開的一部車。


4

作為一部主攻年輕市場的全新賓士車系,CLA在維持豪華品牌該有的精緻駕乘感之外,還加入了更濃厚的運動態勢,巧妙結合現有車型的多樣特徵,展現出轎跑車該有的動感外觀。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這樣尺碼的同級車選擇原本就不多,而眼前的CLA車頭有著大大的MERCEDES-BENZ三星芒廠徽,更能為它的賣相加分,應該能夠引起單身貴族們的很大興趣。

3